一、实训启航:两周沉浸式嵌入式学习
2025年6月,长春建筑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22级机器人工程专业机器人定制班迎来了一场为期2周的嵌入式智能控制系统实训。本次课程以STM32单片机驱动的机械臂硬件开发为核心,由华清远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机器人工程专业教师联合授课,深度融合企业真实项目场景与高校理论教学,助力学生掌握嵌入式开发全流程。
实训亮点:
1.企业级项目驱动:基于LDX-335MG舵机、铝合金机械爪等硬件,完成机械臂抓取、旋转、串口通信等实战任务。
2.双导师协同教学:华清远见工程师康老师提供行业案例指导,校内教师把控理论深度,实现“理论+实践”无缝衔接。
3.全流程能力培养:从Keil环境搭建、PWM舵机控制到串口协议设计,学生独立完成机械臂控制系统开发。
二、校企合作:共建嵌入式智能控制系统实践基地
本次实训是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与华清远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重要实践环节。双方于2024年签署协议,共建“嵌入式智能控制系统实践基地”,旨在通过以下合作推动产教融合:
1.资源共建:企业提供硬件设备,学校配套教学场地与师资。
2.课程共研:联合开发《基于STM32的机械臂硬件开发与实践》课程。
3.人才共育:企业工程师参与授课,学生通过真实项目提升就业竞争力,企业提前锁定优质人才。
项目成果:
1.完成机械臂控制系统开发,实现PC端远程控制与多舵机协同动作。
2.形成标准化实训案例,纳入学院实践教学资源库。
3.学生100%通过答辩,优秀率达85%,企业评价“技术能力与工程思维显著提升”。
三、学生视角: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刘同学:“以前觉得嵌入式开发很抽象,但通过亲手组装机械臂、调试PWM信号,突然理解了课本上的寄存器操作!”
李同学:“华清远见的工程师带我们分析企业级通信协议,这种‘真刀真枪’的实战体验太宝贵了!”
教师点评:“校企合作让教学‘活’了起来,学生不仅学会了技术,更学会了如何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四、未来展望:深化协同育人,赋能新工科
本次实训是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新工科”建设的缩影。未来,双方将持续推进。
基地升级:引入机器人操作系统、AI视觉识别、语音识别等前沿技术,拓展实训深度。
课程迭代:计划联合开发课程,覆盖更多专业方向。
产学研联动:共建联合实验室,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华清远见项目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走出课堂即上岗’,为智能制造领域输送更多复合型人才。”
结语
两周的实训虽短,却点燃了学生对嵌入式开发的热情,也为校企合作树立了新标杆。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与华清远见将继续携手,以“嵌入式智能控制系统实践基地”为支点,撬动产教融合的深度变革,共同书写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生动篇章!